保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回复: 0

皇朝的另一本秘史 (5-6)作者:subzeropoint

[复制链接]

136万

主题

136万

帖子

409万

积分

快递专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92882
发表于 2025-4-24 2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朝的另一本秘史】(5-6)
作者:subzeropoint
第五章:為人師婊
「恭喜主人,槍頭見紅!」
站立於床邊的一眾女子看著王嗣璁那根昂然挺立,沾滿了處子之血的大肉棍,紛紛欠身恭賀道。
女奴們的讚譽讓王嗣璁大感欣慰,給女性破處絕對是男性人生中最極致的快事之一,更別說剛被他毀掉處女膜的女子身份了,縱觀整個大夏朝,地位比她高的女子就沒有幾個!
「座主大人,被自己的學生奪走處女之身一定很屈辱吧!?」
言畢,王嗣璁就左右手分別抓住被他稱呼為座主的熟女的一雙腳踝外側,碩大的肉棒在健壯的腰腹部的挺動下一下子鑽進了混合著落紅與淫液蜜穴中,女子聽得王嗣璁所言充滿惡意的話語不由啼啼唔唔的哼了幾聲,原來她的嘴裡被塞入了一個鉗口球,根本不能說話,只能用胴體的劇烈扭動來抗議。
被王嗣璁正在姦淫女子的容貌並非多麼出眾,放在王嗣璁的後宮中,絕對是倒數的存在,但問題來了,王嗣璁這一世的後宮在質量上可是吊打上輩子,可是擁有三名絕對意義上的九分女,最丑的也有七分顏值,被王嗣璁稱之為座主的女人對於尋常男子來說無異於是天人之姿,就是年歲有些大,但眼角的絲絲魚尾紋非但投有破壞她的整體美感,反而更增添了成熟女人的風韻。
女人的美貌到了一定程度就到頭了,再美也就是膚如凝脂,五官俊俏,鳳眼含春,魔鬼身材,看百八十個都這麼美,也就沒啥新鮮感了。
但是!如果在這個美女名字前面加個頭銜,比如現役女子大學生,這觀賞價值一下子就漲了很多,再比如說,現役跨國企業OL,看護婦、女空乘,這觀賞價值就又上升到了新高度,同樣的美女,男人再看著就覺得更加性感了,如果說,是退役運動員,前廣播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當紅女團成員下海,那絕對是喵了個咪的,光聽番號名字就眼花耳熱,氣血上頭,就算當伸手黨也認了。
這無非是馬經對人的定義的一種體現: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王嗣璁自夏紀六百一十七年以後所收集的女子,身上都承載著巨大的社會關係:公主、女王、俠客、將軍、皇后……
座主,在封建時代的官場可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稱謂,在科舉制度中座主專指主考官,科舉並不像高考,高考只要考生分數到達批次的錄取分數線,哪怕成績特別差,也肯定可以上一所高校。
科舉則不一樣,沒有錄取分數線這一說,錄取名額也有限,評分也全靠考官個人主觀判斷。
當然了,絕大多數情況主考官都不會徇私,因為做主考官是一種榮譽,對於文臣官員來說是很神聖的,如果自己徇私枉法,那簡直是侮辱自己。
這個時空的科舉制度與明清時期沒有什麼區別,由於每次科舉的閱卷官都不一樣,鑑賞試卷的標準也不一樣,士子能不能中舉全看文章合不合考官的胃口,有的人遇到了賞識他的考官,自然就媳婦熬成婆了,就因為士子中試這種情況帶有極大的偶然性,所以對於錄取他們的考官,士子們無不感恩戴德,因為不管是鄉試還是會試錄取的名額都是有限的,而對於主考官來說錄取試卷達標的士子純屬履行自己的職責。
與座主相對應的就是門生,炎黃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加之科舉本身的巨大偶然性,放榜之後名列其上的士子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座主投「門生刺」,並「拜謁」和「贄見」座主,以確認座主、門生關係,正如慶朝一位狀元所言:「飲水則思源,依木則思蔭;一冠一組,安所非老師賜也!?」 拜於門下只是開始,除了經常登堂、贄見老師,進士們還要為老師結集出書,自覺靠攏站隊,在官場惟老師馬首是瞻。
老師生前要為其奔走效力,死後也要為其治喪,撰寫紀念詩文,並照顧其家屬。
而身為老師的座主對門生也會投桃報李,極盡照顧之能事,比如優先提拔門生,積極擴大他們的政治影響力,門生犯錯,也會盡力助其開脫罪責。
師生之禮之所以成為封建科舉時代公認的親密關係,因座主不惟是老師,他們更是科舉新鮮人的仕途引路人。
通常擔任科舉考試主考官的,都是朝堂重臣,能夠與這樣的官場大佬攀上關係,是很多士人求之不得的。
座主與門生既是施恩與報恩的關係,同時又構成利益共同體。
對於門生而言,朝中有人好做官,老師的提點和照顧對他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人脈資源。
對座主來說,愛護和提拔門生,也就是在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
所以門生們對座主除了感情上的師生關係,更多的是身為利益共同體的自覺。 夏朝對於科舉主考官的選拔是有潛規則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主考官候選人必須是科舉出身而非蒙蔭入仕,而且名次必須是前十名。
單論卷,世家大族的子弟是卷不過寒門小姓的,朝廷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抑世家大族對於科舉的影響,官員能擔任科舉主考官也意味著朝廷認可他作為一方山頭的地位。
王嗣璁乃夏紀六百三十年癸未科的同進士,這是最終的殿試排名,在此之前可是要通過會試這一關才能在四月十五這天於金鑾殿上秉筆直書心中所想。 王嗣璁的座主就是夏紀六百零九年壬戌科的狀元,會試放榜後他就按照潛規則,拜訪了將自己點為進士的座主,王家子弟的身份讓他可以不卑不亢的與之交流。
此方炎黃世界的封建朝廷和明清兩代一樣,對於進士及第者是非常優待的,首先就是不用進行考試就直接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狀元會被授予從六品的修撰、榜眼和探花則被授予正七品的編修,儘管這個時空的封建王朝的仕途還沒有到「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內卷程度,但翰林院庶吉士成為宰相的幾率要明顯大於蒙蔭官,因此有著儲相的別稱。
官員理論上是三年一升遷,兩夏的時期吏部對官僚考評的時間正是會試結束後的三個月,實際上能享受這種待遇的官員很少,否則進士各個都能憑藉熬的方式當上宰相了,絕大多數進士都是以五品官的身份致仕。
狀元、榜眼和探花作為科舉系統的翹楚,自然會受到當朝皇帝的另眼相待,作為壬戌科的狀元,王嗣璁的座主就是三年一升,六百一十二年時得了吏部優的考評升為正六品官,六百一十五年為從五品,六百一十八年為正五品,六百二十一為從四品,六百二十四年為正四品,六百二十七年時為從三品,六百三十年時為正三品,六百三十三年時為從二品,六百三十六年時為正二品。
兩夏確實有一品的官職,但一品都是三公三孤三少之類的榮譽官銜,一般給那些年事已高,快要致仕的大佬,正二品其實就是兩夏官僚制度的頂點了。 兩夏的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的首腦作為文官系統的頂點便是正二品,但兩夏實行的乃是群相制而非單相制,只要官職中帶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便是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稱謂由三個部分組成,「同」表示視同、參同、共同,「中書門下」指的是中書省和門下省,這兩個機構朝是中央的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上級,屬於執行機構,做事從來都是先有決策後有執行,所以三省中以中書門下為尊,「平章事」意味著商量處理國事,因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含義是,與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主官一樣,主持處理國事,簡稱為平章事。
狀元宰相,這種組合其實很是罕見的,王嗣璁上輩子所生活的炎黃大地在封建時代一共誕生了五百九十二名科舉文狀元,做到宰相的僅有四十五人,連百分之十的機率都不到,王嗣璁的座主從夏紀六百二十七年時便為平章事,當了快十年宰相的狀元郎此時卻被她的好學生壓在身下用陽具瘋狂的鞭撻!
是的,夏紀六百零九年壬戌科的狀元是個女郎!
女狀元,女宰相,女教師,三者合一,王嗣璁他能不興奮嘛!?
對於女子能參加科舉這件事情王嗣璁是一點也不驚訝,已知此方世界的女子可以修煉內力這種戰力增幅器,而暴力又是秩序的元要素,由此就能推出一個結論,那就相較於另一個炎黃時空的同性此時空的女性乃是秩序建立與維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有憑藉軍功位列開國功臣的奇女子,正是得了這些勇攀屍山頂峰與暢遊血海深淵同性的背書,這方世界的女子才能去參加人身危險大幅度下降的文試科舉,另一個炎黃因為沒有內力這種可以極大程度降低男女之間武力的玄學力量,女子就被隔絕於科舉之外,女狀元更是僅存在於文學作品之中。 女進士這個群體很尷尬的,這個炎黃世界的女性固然因為內力而拔高了地位,但農業時代終究不是性別解放的工業時代,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嫁人生子才是女性的最終歸宿。
自慶朝已降,朝廷允許女性參加科舉但不代表就沒有其他方面的限制,在諸如身家清白等基礎上加了年齡與婚姻的限制,女子年過三十不中進士者則不許再考,而男性就沒有這個限制,可以活到老考到老。
再者為了防止女進士以肉身作為晉身之資,慶朝特意申明女性只有在未婚或是夫婿為贅婿的情況下才能參加科舉,贅婿乃是處於封建時代鄙視鏈末端的存在,彼炎黃世界從秦漢到隋唐,贅婿都是末等公民,與犯罪官吏、逃亡人員、商人地位差不多,這個炎黃世界也差不多,故稍微有點骨氣的男人都不會去當贅婿,丟不起那個人!
慶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也是這個思路。
同時朝廷也不會因為性別就對女進士有所優待,強制規定女進士的錄取比例,女性舉子想要和男性舉子一起卷就要付出更多的艱辛,王嗣璁曾經對兩夏的登科錄進行了一次統計:兩夏一共進行了一百八十八次科舉,女進士僅占進士總數的百分之六點七三,狀元更是可憐的只有四名,連零頭都不到。
王嗣璁是在夏紀六百零九年四月十八這天從父母那裡知曉了自己未來座主的名字,昨天是他大伯的婚宴,今天開始整個國公府就消停不少,他就被便宜母親抱在懷裡,豎著耳朵聽二老的聊天,世間絕大多數的信息都是通過公開途徑得到的,而且是無法隱瞞的,比如說今年壬戌科的狀元就是個女郎,名字也煞是好聽:華嫦箐。
此方炎黃世界和王嗣璁上輩子所生活的彼炎黃世界的封建時代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夏不僅是地理詞彙還是一個文化詞彙: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就像炎黃並稱,華夏也是一種並稱,古籍中將「華」與「夏」二字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
按照五德之說,兩夏是木德,五德均有對應的顏色,木德尚青,火德尚赤,土德尚黃,金德尚白,水德尚黑,故夏朝又稱為青夏,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所統御的國家天長地久,最好能萬世不滅。
夏武明身為一國之君不可能不知道前面諸朝的國祚之數,彼時後夏已經屹立於此方炎黃大地之上二百六十四載,很迫近三百年這個封建王朝的大限了。 華,夏也,嫦箐,長青也,合起來不就是華夏長青嗎?寓意著我大夏朝國祚綿長呀,朕不點此人為壬戌科狀元那朕點誰為狀元呀!?
因為名字取得好而被點為狀元的例子在另一個炎黃世界的封建時代可不少,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文天祥考進士的時候南宋已是風燭殘年,此時的宋理宗趙昀就想從新科進士的名字上討個彩頭來沖喜,文天祥的原名文雲孫沒什麼好講的,但他的字天祥好啊,雖然有點勉強,但宋理宗還是很高興,並說了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皇上開口那叫金口玉言,對臣下來講是無上的光榮,於是被點為狀元的文雲孫就改名為文天祥,字改為宋瑞。
瑞祥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高峰,明洪武十八年,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的朱元璋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記得狀元姓丁,於是考官們在名單里找姓丁的,排名三甲第五的進士恰好叫丁顯,原本是狀元的花綸就和丁顯對調了名次。
同樣因為一個夢點狀元的還有嘉靖,嘉靖二十三年的狀元本是吳情,但考官們認為這個名字和「無情」諧音,這樣的人一定心腸冷漠,顯然不能做狀元,於是考官們開始重新閱卷,打算選個新狀元出來,就在此時,嘉靖皇帝突然發話,他說自己夢見西北方向響了一聲炸雷,得到這個消息後,考官們趕緊開始翻閱考生試卷,結果在第三百名左右,他們發現了一個叫秦鳴雷的人,明朝的西北指的是陝西布政使司,陝西有兩個簡稱,陝與秦,炸雷約等於鳴雷,都在指向這個叫秦鳴雷的進士!
朱棣通過所謂的奉天靖難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後最忌諱別人說他是篡逆的暴君,朱棣稱帝後將大侄子在位的建文四年歸為其父朱元璋的洪武年號時期,總是以洪武大帝的繼承人自居,永樂十三年這一科有個進士叫洪英,洪英洪英,不就是說我老子洪武大帝他英明神武嘛,就從第十四名變成了狀元。
永樂二十二年的狀元本該是孫日恭,但問題來了,封建時代的閱讀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日恭二字疊起來就是個暴呀,顯然是指著禿子罵和尚呀,恰巧此科進士中有個叫邢寬的,邢寬邢寬,不就是刑政寬和的意思嘛,好了,狀元就是你了!
古代帝王就都擁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想,到了君主權力發展至巔峰的清代,君主們更是為了追求長壽無所不用其極。
清高宗乾隆在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試結束後,特地和考官們一同翻閱前十名考生的卷子,清純帝並不關心考生們的文章水平如何,他只是想從裡面找個吉利一點的名字,來為自己祈福,要知道此時的乾隆已經是七十九歲高齡了,他最希望的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當看到第十名考生的名字時他便笑著問在場的考官:胡人難道就是很長壽嗎?
這個問題看似玩笑,但考官們都意識到了乾隆對於這名考生名字的喜愛,於是這個叫胡長齡的進士就成了狀元。
光緒年間的王壽彭與劉春霖也都是因為名字吉利才被點為狀元的。
光緒二十九年的科舉考試中考官們並沒有仔細評閱試卷,而是在眾多考生中尋找名字吉利之人,最終他們選中了考生王壽彭,官員們認為這個名字代表著慈禧能夠像彭祖一樣高壽。
光緒三十年時慈禧太后辦了七十大壽,為了普天同慶,特降懿旨,加恩科一場,慈禧太后在一干進士名單中看到了劉春霖這個名字,心情頓時豁然大好,我大清正值風雨飄搖之際,春霖不就是「春風化雨,普降甘霖」,寓意頗好,再看籍貫,河間府肅寧,肅靜安寧,他不當狀元誰當狀元!?
上輩子王嗣璁混得不是官場,這輩子進入政壇則是必然事件,在政壇這個人類最黑暗的醬缸中浸淫多年以後,王嗣璁明白了夏武明的小心思,夏武明點華嫦箐為狀元固然有華夏常青的念想,最重要的原因卻是她的出身。
此方炎黃大地上的朝廷自晉開始,對考生身份的審查很是嚴格,歷朝登科錄上都有「進士家狀」這一項,對進士本人包括其籍貫、出身、年齡、學歷及其祖宗三代、家室等家庭狀況有詳細描述,華常青的籍貫為江南西省撫州的臨川縣。 以最具實力的四大國公家族來說,四家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定國公王家所盤踞於京畿一帶,鎮國公江家盤踞在西域一帶,安國公李家盤踞在北境,靖國公鄒家則盤踞東方,鄉黨是封建時代朝堂之上常見的抱團組織,這四個地方的士人官僚組成了以地緣關係結成的政治派系,表面上看朝堂之上有五大派系,實際上就兩大派系,以皇帝夏武明為首的帝黨與四大國公家族為首的公黨,四大國公家族之間固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但對上皇帝時都會聯合一致,畢竟單獨一家絕非是皇帝的對手。
江南西省位於南方,是四大家族派系之外的地方,華嫦箐的家庭背景也是非常的單純,上朔三代沒有一個當過官的,因此不會和四大家族扯上關係,這種進士乃是明顯的孤臣,帝黨的成員也多是來自與四大家族沒有啥牽扯的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在這個時空的炎黃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落後於北方地區,造成這種原因的正是炎黃子孫的充沛武德。
戰亂在另一個炎黃大地的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是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大量人口逃至荊州與江東避難;第二次是安史之亂,將北方地區打成了白地,第三次是靖康之恥,宋室南遷實際上成了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南遷的真正分野點。
但炎黃子孫對南方的開發依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清朝時期才完成了對西南地區的消化,主要是雍正、乾隆兩代皇帝的功勞,他們在滇、黔、桂、川、湘、鄂地區有意識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最終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些地區的土司割據問題。
但這方世界的炎黃子孫武德足夠猛,並沒有發生神州陸沉衣冠南渡的慘劇,就導致他們不會大規模南下,沒有大規模移民便意味著廣大的南方地區無法在短時間提升經濟的發展,但王嗣璁轉生的時候距離岐王稱帝都有三千七百多年了,足夠炎黃子孫將生存空間從黃河流域一點一滴慢慢拓展到珠江流域了。
如今只有滇、黔兩塊憑藉地形因素不在中央朝廷的完全掌控之中,就算如此,炎黃子孫也是占據了兩地的交通要衝和耕地肥沃的平原地帶,山旮旯之類的偏僻地方則是由土司統治,只要土司承認朝廷的權威,象徵性的繳納微薄的賦稅,朝廷就認可土地和人民歸土司家族世襲所有。
土司們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範圍,司法、財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對於當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殺大權,除了不能登基稱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
歷史的慣性使得此方炎黃大地的經濟一向以中原為首,京師永安正在此地,也是定國公王家的大本營所在;西部地區因為有路上絲綢之路貫穿,光是收過路費都能滿足當地行政的開支還有餘,是鎮國公江家最重要的財源,北方和東方半斤八兩,安國公李家和靖國公鄒家分別是為地頭蛇,南部卻是經濟最為落後的地區,沒有什麼出名的大族世家。
除去名字、性別與出身,華嫦箐的策論本身也非常出色,文章好不好,讀一讀就能感覺出來,壬戌科策論的核心是「攘外」,華嫦箐所寫的洋洋洒洒兩千餘字,濃縮起來就是「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朝廷無擾,邊境無虞」,怪不得會被八名讀卷官列為前十名,十三名女貢士中第一。 女進士基本上都是孤苦一生,以老處女的身份黯然離世,華嫦箐被夏武明點為狀元時年方二三,當進士及第的消息傳到她的家鄉時,未婚夫二話不說立刻退掉了婚約,狀元雖好但男人的尊嚴更重要,生的孩子要隨女姓,贅婿誰愛當誰去當,老子堅決不當,這一耽誤就是二十七年。
都說老屄敗火,處女老屄更是其中精品,更別說華嫦箐還處於五十坐地吸土的年歲,初次享受性愛的陰戶竟然自行蠕動起來,好像是要把學生的肉棒完全吸入進去,但華嫦箐最讓王嗣璁著魔的地方還是她的氣質,他後宮中多的是久居人上,養成了頤指氣使性格的女子,華嫦箐身為一人之下的正二品中書省尚書,自然也有這種不怒自威的氣質,可她擁有最多的卻是作為一榜進士之首的書卷氣,高雅的書卷氣息與威嚴的官僚氣息的共存特質,令王嗣璁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愈加賣力的抽插起來,真是為人師婊呀!
在一干絕色女奴的環視下,王嗣璁一邊肆無忌憚地繼續他的性活動一邊對著老師透露起自己的心聲來:「學生最要感謝之人當屬夏翎宇這個偽逆,要不是他弒父篡位,學生哪能和座主大人您共度春宵呢?」
王嗣璁好想給兩天前發動了宮變的二皇子夏翎宇發一個一噸重的勳章,兩天前的夏紀六百三十六年八月一十九日凌晨,他趁著黑夜發動了政變,宮廷政變自古就有之,但領兵攻打皇帝所在的宮闈無疑是最為世人所詬病的,一點子迴旋的餘地都不留,像是下毒之類的還能對外宣稱皇帝是暴斃,夏武明都六十五六了,哪天駕崩都不意外,只能說是利令智昏!
夏翎宇知道自己的舉動定然會招致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人是一切問題根源,只要人沒了那自然也就沒有問題了就在宮變期間令手下軍士對京師永安的朝堂進行了血腥的清洗,尤其是皇族與定鎮安靖四大國公家族。
後世並不承認夏翎宇的統治,王嗣璁所建立的新朝廷在給前朝編纂的斷代史《後夏書》中將夏翎宇列為逆臣列傳的頭一位,此方炎黃大地不是沒有弒父上位的逆子,但在位時間都很短,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被天下共擊之,前面三個逆子在史書中的稱謂分別是元兇、極惡、罪魁,王嗣璁給夏翎宇安排的稱謂是禍首,並將元兇改為窮凶,創造出了這個世界的兩個新成語來:窮凶極惡、罪魁禍首。 夏武明被逆子的殺害之日就是後夏國祚的終結之時,六百三十六年國祚減去前夏的二百八十八年與廿國時期的五十七年,後夏的國祚也就明了了,二百九十一年。
乖乖,不僅是此時空國祚最為綿長的封建王朝,放在王嗣璁上輩子所生活的炎黃大地,也是獨一檔的國祚,比作為封建王朝巔峰的巨唐還要多出兩年來,更不用說後夏在滅亡的前一個晚上,政令還能直通基層州縣,而不是像昭宗時期的唐朝,徹徹底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唐昭宗本人也成了五代十國大幕拉開之人朱溫的牽線傀儡。
後夏的國祚明顯超出了王嗣璁的預計但又沒有超出他的預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些年的經歷讓王嗣璁意識到後夏的國運完全和夏武明綁定在了一起,轉生後不久一個強烈的念頭就在他的心底升起:武明死而天下分!
早在摸清大環境後王嗣璁便開始為夏武明駕崩後的天下大亂做起準備了,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夏武明死得越晚他的準備就會越充分,夏武明的壽命也確實夠給力,給了王嗣璁差不多二十七年的時間用來猥瑣發育,尤其是在而立之年的三十歲關口中,王嗣璁憑藉軍功被朝廷封爵,這對於無法染指本家繼承權的貴族男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另開新枝意味著成為一族的始祖,死後靈位會被放在宗族祠堂的C 位作為大宗之祖受後人拜祭,子嗣不滅則香火永續。 夏武明駕崩的年歲是六十六,卻仍不足以讓他成為兩夏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前夏的太宗與顯宗父子,後夏的世祖與高宗這對爺孫,活得都比夏武明要久,尤其是夏高宗純皇帝,七十三歲時才駕崩,但夏武明比起以上四位先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即位年歲,實三虛五,加上活得足夠久,龍椅一坐就是一甲子又十個月,不僅是兩夏歷史上還是目前此炎黃世界在位最久的皇帝。
宮變發生時王嗣璁他人就在京師永安,只不過事前他得了線報躲在了一處民宅中悠哉悠哉的隔岸觀火,誰讓民宅下面有一條通向城外的地下密道呢。 政變又不同於一般的活動,是屬於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的決死行動,夏翎宇哪怕起事前良心發現也會被手下推著走,夏翎宇作為夏武明的二兒子也許會得到寬恕,但他們絕沒有可能。
都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王嗣璁之所以主動將自身置於永安這個政變旋渦之中,有兩個考量,第一就是為了能即時接收事態的變化,如果政變被撲滅,那他就繼續呆在京師之中做他的泰順縣伯,如果二皇子事成他就會順著地下通道撤出永安,投奔領兵在外的太子殿下夏翎聖;第二則是於朝野上下因宮變而無暇自顧的時機來個趁火打劫,去得到他最想要的東西,結果是非常的好。
狀元宰相華嫦箐就是王嗣璁的目標之一,早在六百三十年時的謝師宴上,王嗣璁就對這個美熟女起了色心,有色心又有色膽是王嗣璁的一個特質,當時沒有條件就罷了,永安之亂顯然是天賜良機,他就領著屬下發動了,不管最後政變的結果如何,都能將女相的失蹤推給二皇子所引發的京師混亂。
王嗣璁並不知道他這輩子所處的世界其實是一個以《皇朝秘史》這部太監掉的亂倫性虐文超展開的第四面牆內世界,上輩子他所生活的世界也是沒有這本書,該書的女一陰玉鳳、女二石嫣鷹和女三妃思青都是女將出身,在原文開頭的主要女性角色介紹中,陰玉鳳乃是世所罕見的兼具武功與謀略的軍事統帥,武功能排進天下前五名,由於她不可思議的多才多藝,被大夏帝國中興之帝夏武明皇戲稱為「史無前例的全能女怪物」,在正文第一章更是提到了她擔任朝廷為其專門設立的「首相」職務,首相首相,顧名思義,就是第一宰相,在她之前並無此官職。 石嫣鷹的軌跡和陰玉鳳差不多,也是「史無前例的全能女怪物」,女三妃思青則是在個人介紹中被作者垂死老頭欽定為「眾姐妹中最有謀略之人」,這些人設,無非是為了凸顯男主江寒青的能耐。
原文提到了三省六部,但沒有點出三省宰相與六部尚書的名字,這就給同人文作者以自我發揮的空間,相較於陰玉鳳和石嫣鷹這對有著帝國雙璧美譽的大元帥,一個科舉狀元出身,擔任三省之中書省宰相的女子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違和了。 皇帝說一不二這個觀念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對,必須要加上定語,正確的說法是王嗣璁上輩子所生活的炎黃大地在明太祖廢除了丞相後皇帝才能說一不二,獨斷朝綱。
在此之前相權是很強大的,儘管總體趨勢是君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但相權對於皇權的制約還是非常明顯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封駁,丞相也好宰相也罷,他們都有將皇帝的詔書駁回的權力,在兩夏,封駁的權力屬於門下省,中書省的權限是根據皇帝的想法進行起草詔令,尚書省是負責的執行,要是皇帝繞過這個流程簽發詔書那就是亂命或矯詔,不屬於合法政令,下面的執行者完全可以不執行。
相權之所以強大是與時代分不開的,相權膨脹的年代無一例外都是地方不虛中央的時代,丞相或宰相很多時候都是地方上門閥士族的代言人,明朝能廢除丞相就是因為世家大族經過唐末黃巢起義、五代十國與遼宋金元這三個時期的刀兵之災後大損的緣故。
在這個炎黃大地,內功讓世家大族的武力異常強大,皇權不到不妥協! 「座主大人也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享受到作為女人才能享受到的極樂吧,學生身為永安王氏的子嗣,雞吧是配得上座主的陰戶,若不是咱家的二世祖荊文王,座主大人你能去科舉!?這都是你欠我們王家的!」
夏紀六百零九年四月十八日,王嗣璁從便宜父母嘴裡得到的信息中不僅有新科狀元的名字,還有一些祖宗的信息,王家起於晉朝末年,一世祖為晉末帝時期的進士王彌,冗官是封建王朝末期的標配,中了進士卻沒有缺給他補,就只能回老家等吏部的通知,誰想等著等著這晉朝就滅了,之後他和他的子嗣後代便經歷了慶虞寧兩夏此五朝,慶二百七十九年、虞二百七十三年、寧二百一十四年,前夏二百八十八年,後夏如今是二百六十四年,加起來就是一千三百零一十八年,大一統王朝的更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以王嗣璁前世為例,秦滅後是四年之久的楚漢相爭,之後才是西漢,東漢是在西漢滅亡十五年後復辟的,之間夾著的乃是新莽與玄漢;東漢和西晉之間隔著一個跨度為六十年的三國;西晉和隋之間隔著一個三百年的南北朝;唐宋之間隔著一個五十年的五代十國,要是算上王朝更迭之間的過渡時代,王家的傳承就更久遠了。
百年的皇朝,千載的世家,一點都沒有錯!
一世祖王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他就沒有日後的王家,次重要的則是他的大女兒王蘇檀了,也是王家歷代家主中唯一的女性,能以家主的身份被後人放在宗族字祠堂中拜祭,其功績可想而知,她是此方炎黃科舉歷史上第一個女進士兼女狀元,還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被慶太祖點為狀元時剛滿十七歲,女子能參加科舉就是始於她的女扮男裝。
只是王嗣璁此時無暇估計其它,肉壁對充血海綿體的擠壓所產生的愉悅讓他大腦根本無法思考,只想著讓陽具如何在老師的陰戶中進進出出。
「座主大人可能不相信,六百三十年時學生就看中你了,像你這樣驕傲自大,身居高位的美人,讓學生我有狠狠去虐待強姦的慾望呢!」
王嗣璁將陽具挺到女子下體最深處後便俯下腰,腦袋貼住華嫦箐的耳邊道。 「今次之后座主大人你就是學生我的人了,學生我一定會好好孝敬您老人家的,比如說每天都會用肉棒來安慰座主大人您的小穴。」
門生淫邪的話語讓華嫦箐不住的搖著頭,雙眸更是湧出兩行清淚。
王嗣璁鬆開抓住恩師左腳踝的出手,抓起擺放在女體左側的肚兜,放在鼻子前狠狠嗅了一下,然後甩開對著華嫦箐抖了幾下展開。
「座主大人,這種一點都不性感與魅惑的貼身衣物以後就不要穿了,你要向她們學習。」
將交合中二人包圍起來的一眾女子穿著一點炎黃風格都沒有的服飾:綴著各種蕾絲的性感情趣內衣與絲襪,將緊、透、露展現的淋漓盡致,不用說肯定是身為穿越者王嗣璁的傑作。
把肚兜甩到地上後王嗣璁的雙手就攀上了華嫦箐的柔軟雙峰,讚嘆道:「座主大人您果然有料,這個年歲的女人本該乳房松垮下垂,但老師您卻不然,而且尺寸可是驚人,一隻手都掌控不過來,之前穿官服的時候倒是看不出來呢。」 華嫦箐被王嗣璁的話語刺激的不輕,將腦袋用力轉向一邊,卻不想被自己的好學生用力扳回,狀元宰相的抽泣嗚咽讓王嗣璁很是滿意,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座主此時恨不得殺了學生,請您多恨一點,你越恨學生我就越起勁! 學生要品嘗老師您的乳頭啦。」
身體僵直的女狀元只能任由自己的學生擺布,看著王嗣璁他把臉埋進自己的雙峰之間肆意摩擦,以及像嬰兒喝奶一樣的吸吮她的乳頭,鉗口球的存在讓她的只能發出沒有意義的嗚嗚聲。
「座主呀,身體永遠是最誠實的,您的奶頭好硬,是不是很舒服呀?」 王嗣璁將上身立起來,右手抓住華嫦箐的陰毛搓了幾下,淫邪道:「學生還是頭一回看到如此濃密的女人陰毛,一般說來女人陰毛越濃密則性慾越旺盛,想來這近三十年老師你一定憋得慌吧!不知道有沒有夜半無人時自慰呢?以後老師就不用忍了,學生來幫您。」
華嫦箐的面龐此時漲的通紅,其中固然有學生淫言穢語的刺激,但更多還是來自胯下肉洞傳來的陣陣快感,但儒家思想和久居人上的做派讓她只能忍住。 得了王嗣璁的命令後立在床頭的女奴就鬆開了鉗制華嫦箐臂膀的雙手,王嗣璁拔出肉棒抱起老師因為發福而有些臃腫的腰肢,將她的身體翻轉了過來,因為被長時間姦淫導致身體無力的緣故,或者說是下體傳來的讓她登上雲霄的快感,使得她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只能任由學生隨意擺布。
「不知座主大人有沒有見過狗的交配?沒見過也不打緊,現在學生就要讓老師您品嘗一下後入式的滋味。」說完王嗣璁左右開弓,對著華嫦箐的兩瓣豐腴肉臀各甩了一巴掌,發福不僅體現在腰部,臀部也是,從後面看去二座肉丘不僅白皙而且分量極大,若是低下頭還能望見兩座肉丘之間山谷地帶的黑色森林,以及不停向著外面分泌半透明乳白色黏液的小洞。
王嗣璁雙手從後面抓著華嫦箐的一對大燈,陽具則像是一台開足馬力的打樁機,不停地在自己老師的體內進進出出,子孫袋與肥臀的撞擊更是發出了清脆的啪啪聲。
將子孫液發射進入座主的子宮內後,王嗣璁就解開了塞在華嫦箐嘴中的鉗口球,恢復了說話能力的狀元宰相不顧嘴巴的麻木與酸痛,用著好像要將屋頂掀開的音量,大聲呻吟起來:「啊……啊……好舒服,不要……不要停……要泄了……」
此番淫言浪語讓王嗣璁明白座主大人是被自己給肏爽了,不過激情之後的善後工作也是異常的重要,便將華嫦箐正面抱在自己的懷中,當然了,僅僅發射一次還沒有疲軟的陽具還是深埋在懷中女郎的陰戶中,就對著老師獻上了熱烈的親吻,還不忘說一些學生這輩子一定會對老師你好一類的情話。
陰道是通向女人心靈的捷徑,華嫦箐用笨拙的親吻回應自己的舉動便讓王嗣璁在心底生出了古人誠不我欺的感慨,更多的則是對家族前輩的回敬:「王祝之先祖,不肖子如今也有屬於自己的狀元宰相奴隸了,可是沒有墮了咱王家的門楣,不過在下有一點要強過你,我的狀元宰相奴隸可是個處!」
王家的歷史遠比表面上的要陰暗,這是王嗣璁對自己在王家大院這麼多年來的一個深刻總結,王家上下可能也就正門前那兩頭石獅子是乾淨的!
很多時候人都是無心做了什麼,王嗣璁不知道自己二十七年後的精蟲上腦衝動給自己建立的朝廷帶來了多麼大的助力,永安之亂及之後的戰火將後夏的中樞系統徹底給干碎了,宰相級別的高官就只有華嫦箐因為被他綁走而倖免。 華嫦箐可是從底層一路干到文官頂層的,對於官僚體系門清,被學生奪了身子的華嫦箐無路可去,最重要的是王嗣璁那一炮讓她老樹開花,成了一名高齡孕婦,在學生主人所建立新朝的制度建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別家割據勢力都是草台班子的時候,王嗣璁所掌控的地盤已經完成了官僚、稅收、徵兵等體系的搭建,運營很是給力,很多時候都是F2A ,以體量優勢壓垮敵人,尤其是攻城利器火炮的出現,徹底宣告了舊時代的結束,與新時代的降臨。
飛龍騎臉,你告訴我怎麼輸!?
第六章: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漢朝宮室的布局,與之前諸代是不一樣的,她之前的十七個大一統王朝均採用木質結構來建造宮室,漢則是磚石結構,這其中固然有吸取前夏宮室在王朝鼎革之際毀於祝融之手的教訓,那把京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方熄滅,雕欄玉砌化為了幾無利用價值的的殘桓斷壁,但更多的還是大漢開基之主洪武爺的個人因素。 永安這座幾為灰燼的前朝國都並沒有被漢放棄,漢朝依舊以此城為都,木質建築部分雖被焚毀九成但各種台基還在,並在興建宮室的過程中大量使用了新技術與新材料,使得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都消耗更小的基礎上卻營造出了比前朝還要宏威壯壯甚多的宮室,真的是空紙之上更好作畫。
新的宮室只是在建築材料與建築技術上有了新突破,並沒有摒棄傳統內核,就以皇帝的居所乾清宮來說,和前朝夏一般,漢之乾清宮依舊是黃琉璃瓦重檐廡頂殿,但在尺度規格上遠甚前夏,夏之乾清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面積約為一千三百平方米,從自台基至正脊高約二十三米,漢之乾清宮南北長九十米,東西寬五十米,高五十米,能裝下七個前朝天子居所還有很大富餘,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兩座乾清宮的建築材料的不同,木結構建築的尺度受材料限制,合抱之木需要三五百年的時間才能長成,石料則不需要,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幾何知識儲備。 此時的乾清宮正燈火通明,其明間,可以理解為客廳的地方,一名頭戴黑色翼善冠、身穿明黃色圓領窄袖袍、腰佩九環玉、足踏皂皮靴,年歲看上去約三十出頭的男子正撫摸著光潔的下巴,饒有興趣的欣賞著面前的畫卷。
男性、明黃色服飾和身處乾清宮,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也只有當今聖上了,不錯,這名男子正是大漢朝的開基之主——王嗣璁。
王嗣璁所欣賞的壁畫也不是尋常之物,名曰皇漢混一坤輿全圖,簡單說來就是當今朝廷的疆域圖,壁畫最頂上自然是名字,下面是一串小字:洪武七年繪,通過壁畫上可看發現漢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據濛池,南接石塘,北距大磧,周邊小國和作為天朝上國相比自然都是一群小不點,雖然因為當下地理測繪技術的限制使得版圖與現實出入有些大,但一些基本特徵沒有改變,向東南突出的大陸、狀如盲腸的朝日鮮明半島、宛如一串便便的東瀛列島,足夠讓受到過基本教育的國人認出這分明就是地球上東亞地區的概略圖。
洪武五年八月十三日,一封來自南方的八百里加急讓整個朝堂沸騰起來,大漢天軍於洪武五年八月七日攻克了最後一個割據勢力的老巢,至此前朝一京二府十三省三百州全部懸掛起「漢」字旗,金甌再無缺,也昭示著自夏朝崩潰後軍閥混戰局面的結束,皇漢混一坤輿全圖就應運而生。
「不夠,不夠,還不夠,朕的江山,不,應該是炎黃子孫們的生存空間絕不應該止於此!」
作為一名穿越者,王嗣璁的眼光自然不會局限於東亞一隅,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希望將炎黃子孫的生存空間拓展到五大洲七大洋,早在稱帝之前他就將圖蘭地區納入了自己所統御帝國的版圖之中,圖蘭位於中亞一帶,濛池則是炎黃人對位於極西之地的裏海的稱呼,此處的特產純血駿馬為漢的統一戰爭立下了大功,漢武帝派軍西征大宛國,為的就是奪取能作為種馬的天馬,或者說汗血寶馬。
新朝宮闈建設所需要的幾何知識,就是王嗣璁從中亞那裡的天方諸國搞來的,作為一名穿越者,他深知世界的整體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可以故步自封。 中亞與西亞一帶的天方國家在遭遇蒙古西征前文明程度可比歐洲高多了,論文明程度一點不遜色於炎黃,各位淫友初高中時候所學的代數,就是天方數學家花拉子模搞出來的,元朝滅宋時用的攻城利器回回炮,也就是俗稱的配重投石機,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野戰部隊胯下的純血駿馬,攻城時的直瞄火力火炮,曲射火力配重式投石機,漢軍憑藉這些跨時代的利器,將一個一個的割據勢力化為齏粉。
每晚王嗣璁都會在皇漢混一坤輿全圖前駐足良久,不過他也明白當下並不是對外擴張的良機,這片土地被刀兵荼毒了快十年,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而不是被送到邊疆去拓土,以後有的是機會!
看夠了這副如畫江山圖後,王嗣璁就準備移駕交泰殿。
交泰交泰,顧名思義,就是陰陽交泰,王嗣璁作為一朝開基之主給自己與後人定下的侍寢規矩就是只能在此殿與后妃們行那周公之禮,故此殿便位於後庭之中,向北可通皇后的居所坤寧宮,向南便是王嗣璁駐足的乾清宮,交泰殿所在庭院的東西兩牆上均開有孔門,連接皇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與西六宮。
根據封建禮制,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國家的象徵,即便是交泰距離乾清宮並不遠,也要用輦車來代步。
半個小時之後,王嗣璁便在一眾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走出了乾清宮,一輛馬車正停在殿前的御道上。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森嚴的等級劃分,從衣食住行,到禮器儀仗,無一不在階層之間划下了錚然的界限,漢承夏制,天子出行要乘坐六匹馬拉的車輿,俗稱天子駕六,拉車的馬匹也有講究,毛色則是越純越好,尤以純白為佳,其他人若是乘坐這種規制的馬車就是僭越,而僭越在封建時代可是足以殺頭的重罪。 除了馬匹的數量,車駕也有講究,天子因為去的地方不同,去做的事情的不同,其乘坐的車駕可以分為「玉輅」、「金輅」、「象輅」、「革輅」和「木輅」 五種,所謂天子五輅。
五輅中以玉輅最為尊貴,這種用玉石裝飾的車駕只有天子去祭天和祭祖時才能乘坐,像是陰陽交合這種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乘坐木輅就好了。
乾清宮與交泰殿的直線距離並不遠,乘載著王嗣璁的馬車很快就來到了交泰殿前,交泰殿的布局不像乾清宮或坤寧宮那為長寬之間九比五的矩形,而是四邊均十丈的正方形,屋頂也不是莊嚴的重檐廡頂而是四角攢尖鎏金頂,高度也是大大不如。
太監們拉開雕飾著三交六椀菱花的龍鳳裙板隔扇殿門,展現出來的卻還是一堵牆,一堵高約兩丈,表面塗了厚厚桐油的紅色磚牆,此時正值晚上,按照規矩宮女和太監們早已將各處的照明燈火給點上了,在壁燈火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下了就算天塌了無詔也不得進入交泰殿的旨意後,王嗣璁就一個人走了進去,向左走了兩丈後就向右一拐,朝北走了九丈後他朝著右邊再拐了一下,踱了三丈便在一對鐵將軍前停了下來,每次駐足這番門扉前他都會在心底生出此生不虛的滿足感。
隨著兩扇門被推開,陣陣亂雜的聲音就朝外面湧出,這些雜音當中既有帶著痛苦的嗚咽、也有帶著喜悅的低吟,還有帶著滿足的嘆息,毫無例外地,這些含有感情色彩的聲音都是女性的聲線。
放眼望去,交泰殿內竟有不下五十個女人,儘管年齡、出身、體貌和氣韻各有不同,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大漢開國皇帝王嗣璁所豢養的性寵物。 聽到內門轉動的聲響,其中十三名女人就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邁著小快步跑到王嗣璁的身前,排成一排,然後雙手握成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胸腹部中間,接著雙腿微屈,頭微微低下,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十三名女子看到王嗣璁大手一揮示意她們可以平身就朗聲回道:「謝萬歲恩准。」
按照封建禮教,除了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亦或是比當今皇帝輩分還要大的直系女親屬,任何人見到皇帝都要行大禮以示尊重,否則就是犯了不赦十惡中的大不敬之罪,這可是輕者斬或絞重則株連三族的重罪,那為何殿中餘下女子敢於藐視皇權呢?
她們並非藐視皇權而是不能為之,一個個都被密密麻麻的繩索嚴密束縛,由於繩索都被勒進肉里好幾分看上去活像粽子一般,眼睛無一例外都被蒙上罩子,耳朵都被堵上塞子,嘴裡都咬著開了孔眼的鉗口球,但這並沒有結束,這群被徹底剝奪了五大感官的女子有的被懸吊於頂板之上,有的身軀被壓扁成「之」字狀後被塞進高不過半米的低矮囚籠之中,有的則被鎖在刑架之上,有的則被強迫騎在木馬之上。
更為讓人吃驚的是,在這麼一間屋子裡面居然還有許許多多外型凶怖和詭異的設備或刑具,明顯都是虐待用的工具,這分明就是一座性虐淫獄。
王嗣璁的後宮中充滿了不少見光死的女性,這些女人的存在一旦被外界知曉就會動搖他的統治。
名聲,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資產,王嗣璁自穿越過來後就一直小心翼翼的經營自己的人設,交泰殿就是他用來關押並褻玩這些身份非常女子的場所。 在侍女的攙扶下,王嗣璁登上了一輛能在交泰殿內使用的小型車駕,只是牽引車輛的並非是六匹駿馬,而是六名並排著成一列的女子,她們的年齡、出身、外表和特質都各有不同,唯一的共同點是∶她們全都是王嗣璁所畜養的拉車御馬。 這六名一字排開的女子統一著裝,頭戴全覆蓋式的純白色皮質頭套,頭套除了眼、鼻、口處外還在天靈蓋的地方開了洞,三千青絲自位於頭套天靈蓋處的孔洞而出被紮成沖天辮來充當鬃毛,頭套的天靈至額頭處還鑲著一塊形狀為圓角矩形的金板,正是世人放在馬額頭中央偏上一點的裝飾物件——當盧。
六塊造型一致的純金當盧上都雕刻著一枚篆文,只是在金匠的絕代手藝下好似精美的花紋讓人不會第一時間認出是文字,這六個篆字從左到右依次為吏、戶、禮、兵、刑和工。
這六個篆字是大有文章,王嗣璁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會收入後宮的,顏值僅僅是基礎,身份才是他最看重的,六個金字昭示了這六匹拉車牝馬的身份,她們無一不是前朝貴女,額頂「吏」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吏部尚書的正妻,額頂「戶」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戶部尚書的正妻,額頂「禮」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禮部尚書的正妻,額頂「兵」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兵部尚書的正妻,額頂「刑」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刑部尚書的正妻,額頂「工」字當盧牝馬的身份是前朝工部尚書的正妻。
每次看到這六名牝馬,王嗣璁都會感到一種發自心底的滿足與驕傲,能將前朝六部尚書的正室化為拉車的牝馬乃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多虧了前朝末帝的逆子,要不是他政變造反,自己可沒有機會,前世大佬們的收藏品社會地位再高還能有她們六個高?
六匹牝馬的排序則是參照了封建時代以左為尊和六部的排名。
除了當盧,王嗣璁還命人在這些頭套兩側太陽穴的位置綴著一塊向前伸出約一掌長的眼罩,以限制牝馬們的餘光,使其只能目視前方安心駕車;這六匹牝馬還都被負責飼育她們的宮女和太監用棉花堵上了耳朵以限制聽力;每一匹牝馬還都咬著銜鐵,自銜鐵兩端延伸出來的絲綢系帶於腦後被打了一個漂亮的絲結,絲綢系帶的力度也是正好,既不會讓牝馬們的嘴部感到過分難受也不會讓牝馬們可以肆意發聲。
六匹牝馬脖頸都戴著金質項圈,上身則穿著僅到腰部的白色緊身皮衣,牝馬們那被白色皮物所包裹的雙臂被扭到身後被反折到極限呈W 形,雙掌相貼擺出後手拜觀音的前臂被套上了單手套,單手套的端頭有個金屬環,正好與項圈後方緊扣,從前面已經完全看不見牝馬們的胳膊。
因為胳膊被弄成後手拜觀音的緣故,六匹牝馬不得不將胸部高高挺起,皮衣胸部又開了兩個圓洞,正好讓雙峰穿出來透透氣,腹部則是開了一個菱形洞將肚臍露出,不管是乳頭還是肚臍都被穿上了金環,每個金環還都懸吊著一朵會隨動作而響的小巧銀鈴。
要說這六匹牝馬的私密處一點遮蓋物都沒有也是不對,每一匹牝馬的陰部都被一支直徑有嬰兒手臂粗細的玉質假陽具填滿,這些由和田玉雕琢而成的假陽具在細節上無可指摘,連陰囊上面的皮膚褶皺都清晰可見。
假陽具的尾部還綴著八個扣環,這八個環扣殘忍的穿過牝馬的陰唇,不論牝馬如何收縮陰部都無法將假陽具推出。
至於最敏感的陰蒂,也是無法逃脫與乳頭和肚臍的命運,被穿上了附著鈴鐺的金環,菊穴也沒有被放過,塞著尾端綴著由自己青絲為鬃尾的玉質肛塞。 做戲就要做全套,前朝身份最為尊貴的六女既然被王嗣璁當做牝馬,雙腿自然也是要儘可能的貼近馬腿的模樣,她們都穿著鞋身狀如馬蹄,靴筒直拉到大腿根部的白色皮靴。
馬的站立方式非常的反常識和反直覺,乍一看是全腳掌著地,可通過解剖就會發現假象,馬其實它只是用自己的第三指節在支撐著龐大的軀體,只是馬掌的外觀會讓人誤會是全腳掌著地,用人腿來類比馬腿的話,就是馬比著中指在行走或是奔跑。
白色皮靴若是馬腿的皮膚與肌肉組織,前朝六名貴女的雙腿就是腿骨,在白色皮靴內里乾坤的控制下她們只好足弓緊繃,使腳面與小腿齊平,也是虧得王嗣璁心善,先是讓她們穿上類似於芭蕾足尖鞋的保護套再套上長筒皮靴,否則她們的十根腳趾根本無法承受身體與挽具加在一起的重量。
經年累月的調教使得這六名前朝貴女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只會紋絲不動的站立,竟無意之中合了儒家所提倡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理念。
如果漢朝的臣子知曉當今天子將前朝六部尚書的正室馴化為了拉車的牝馬,他們會怎麼想?這就是王嗣璁將她們關在這裡的原因。
坐在獵奇馬車之上的王嗣璁開始檢閱起自己前半輩子的收藏,所有事都與性有關,唯獨性本身,性是一種權力,收藏品們不單單是女人,還是他功業的見證,就比如位於交泰殿的正東正西正南正北位置上的四個囚籠,裡面關著的分別是東蠻邱特國的女皇寒月雪,南蠻勐掌國的女皇奴波息,西戎伯林國的女皇其木格,北狄特勤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皇赫麗思。
四女說是女皇,在王嗣璁看來不過是圈地自萌,舊大陸從地理分隔和文化差異上大至可以分為華夏、波斯、環地中海三個文化圈,皇帝是華夏文明圈最高統治者的稱謂,波斯是萬王之王,環地中海是第一公民,三大頭銜在彼此的文化圈都是唯一的,王可以臣服於帝,但帝不能,因此稱帝是一條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道路,四女所統御的國家在王嗣璁看來不過是類似於夜郎的渣渣,你們也配稱帝? 寒月雪、奴波息、其木格、赫麗思,正是王嗣璁赫赫武功的見證,後夏傾覆之際,四方蠻夷也都動了心思,想從炎黃子孫身上啃下一些血肉,王嗣璁身為炎黃子孫怎麼能坐視這種事情發生,殲滅四方割據軍閥的同時也對四夷用兵,處於上升期的新朝炎漢可不是進入了垃圾時間的舊朝青夏能比的,她們的國家不僅被滅連自身都成了戰利品,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華夏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剋解釋朝代更替,稱作「五德始終論」,由於漢不是推翻夏而建立的,所以就不能用相剋理論,要用相生理論,木生火,所以王嗣璁建立的漢就是火德,是炎漢。
「如今天下一統,是該給前朝修史以蓋棺定論了,朕幼時所看正史中皆有西域列傳、北狄列傳、南蠻列傳、東夷列傳之類描寫域外方國的卷章,該讓翰林怎麼寫四位女皇奴隸的國家呢?」
一想到這裡王嗣璁的思緒就飄回了夏紀六百零九年的四月二十九日,第二次閱讀正史中的蠻族部分記載。
自前幾天日從便宜父母那裡得了今次科舉的殿試策論與最終的排名後,王嗣璁就意識到朝廷對蠻族的戰爭不遠了,他對於這個世界蠻族的了解僅限於正史部中描寫域外方國的卷章,結合了一下夏武明幼年登基時遭受的憋屈,便認為他這一次的目標是西域蠻族中的土喇,有仇不報非君子嘛!
讀史不讀圖,讀了也白讀,王嗣璁書桌上現在就躺著一冊名為《廣輿圖》的書籍,該書作者名曰洛宏賢,乃是後夏朝代宗十一年時的狀元郎,二十三年時因看不慣代宗皇帝沉溺於道教不理政事而諍言上疏,這一番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卻是惹得醉心修道的代宗皇帝龍顏大怒,心灰意冷之下便辭官回鄉。
洛宏賢歸鄉之後便閉門謝客,足不出戶,默坐一榻,專心於學術起來,期間他考圖觀史,上至天文、禮樂、典章、陰陽、術數,下至地理、水利、邊塞、戰陣、攻守,無不精心探究,終於在代宗三十五年時完成了集前代地理學大成的著作《廣輿圖》。
《廣輿圖》計有地圖四十九幅、附圖七十三幅,共計地圖一百二十二幅,每張地圖都繪畫工整、刻鐫精細,空白之處均寫有數千的說明文字,包括該地區的軍事、行署、農業及其他事項,以計里畫方這種繪圖模式將大夏朝一京二府十三省的山川地貌躍然呈現於紙上。
洛宏賢的這份嘔心瀝血之作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巨大轟動,之前諸朝也都有類似的地圖集,但都沒有《廣輿圖》準確和精美,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間《廣輿圖》先後進行過六次大規模的翻刻,最好的版本當屬建陽書坊於當今天子夏武明在位第三十二年時的版本,建陽書坊正是王家的產業,郜慧彤就死纏爛打讓王明德給自己兒子王嗣璁整了一套。
第一次翻閱《廣輿圖》時王嗣璁是震撼的,之前他已經通過星象判斷出腳下所踩的是地球了,地圖上那塊朝東部大海凸起的陸地分明就在告訴他這裡就是華夏,以他上輩子走私時所用的海圖作為對比,《廣輿圖》真的很拉胯,可放在封建時代就是了不得的書籍了。
王嗣璁正在將《廣輿圖》上西域都護府的地圖和史書上記載土喇的文字進行比對,土喇最初見於《虞書·西蠻列傳》,土喇最早是另一個游牧民族疏勒的鍛鐵奴,後來反客為主吞噬了疏勒,之後發展極其迅猛,仗著能生產鐵製品,在虞朝中期時已成西域蠻族中最強悍的部族,在接下來的千年時光中,西蠻對於中央朝廷的十次入侵至少有八次是土喇挑起來的,多次深入炎黃腹地燒殺搶掠,甚至於在八百多年前攻陷了炎黃族攻略西域的前哨要塞——日落城。
通過《廣輿圖》上西域都護府的地圖便可知日落城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她坐落於廣闊的西域大平原的最東部,雄視整個西域大平原,東面就是在帝國被稱為日落山脈的大山。
西域蠻族如果想要穿越日落山脈進入帝國腹地,只有一條陽關大道可以走——黃金大道,而黃金大道的西端起點就是這座日落城。
日落城,就是敦煌,黃金大道,就是河西走廊,日落山脈,就是祁連山。 三千年來,西域蠻族只有四次機會攻陷日落城,而這四次機會都讓蠻族深入到炎黃族腹地,大肆燒殺搶掠達數十年之久,連京城都未能倖免,虞朝就是因被土喇攻破了國都而滅亡,其實就算沒有土喇的入侵,虞朝也要亡了,日落城被蠻族攻陷時虞朝剛邁過二百七十年的生日,老邁、腐朽和虛弱就是當時虞朝的真實寫照,正是不修兵革,武備廢弛才被蠻族打下了日落城。
正是這個原因,炎黃族三千年來一直苦心經營著這座命運之城,希望依靠它能夠抵禦住西方蠻族的入侵,根據《廣輿圖》記載,日落城周圍三十里,城牆高十八米,基部厚二十米,頂上寬十二米,足以跑馬。
每隔三十米就有一個高三層的垛樓。
垛樓方圓二十四尺,上面分布著近二十個箭孔,樓里可以駐兵百名。 城牆上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分別開著三個門,每個門由一大兩小三個門洞組成。
每個門前面都有保衛城門不受敵人直接攻擊用的瓮城,全城周圍共十二座。 每座瓮城的前緣都聳立著高十五米的箭樓,所有的箭樓上都開有八十一個箭窗。
日落城不僅僅是軍事要塞還是商業中心,由於這座城市是西部世界同炎黃世界進行貿易的必經之地,是路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又由於城市周圍的土地肥沃,再加上炎黃族人收復此城後八百年的辛勤勞動,這座城市如今已經成為了朝廷僅次於帝京永安的繁華都市。
近二十年來的和親使得斷裂的絲綢之路再度暢通,更是使這座西域中心城市裡堆積了無數的物資,想發財的各種冒險者和商人也聚積到這裡,然後結隊向更遠的西方前進。
看完截止到夏紀六百零八年夏武明一朝的實錄,王嗣璁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從夏武明登基到親政的這十一年間出現最多的人物乃是皇太后,朝廷法令幾乎都是出自她之手,太后垂簾聽政,乃是世人默許的。
除了夏武明的皇太后母親,還有一個人物屢屢出現在夏武明沒有實權的時期,甚至於近幾年的實錄中還有此人的蹤影,乃西域兩大蠻族之一土喇族的核心人物,有著西域第一勇士稱號的哈密笞。
哈密笞這個名字讓王嗣璁很是出戲,游牧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歷史還要靠農耕民族來記錄,哈密笞乃是夏朝人根據發音寫出來的,若是寫作哈迷蚩也沒有問題,上輩子他就聽過這個名字,不過是在爺爺的收音機中,哈迷蚩是小說《說岳全傳》中的人物,是金國四太子金兀朮的狗頭軍師,盡出各種餿主意。 同樣的例子還有清太宗皇太極,在明末的朝廷文書中他其實叫黃台吉,在乾隆之前他在清朝太廟中的神主牌上也是這個名字,玄孫乾隆感覺玄祖父的名字太遜,就改成了霸氣十足的皇太極。
在這個時空中哈密笞擁有了金兀朮的待遇,夏武明登基後不久,西蠻就開始了對中原腹地長達十年的燒殺搶掠,哈密笞貫穿了這十年戰爭,不同於一般的蠻族,他對於中原兵法非常感興趣,長達十年的實踐讓他用兵非常厲害,即便是夏軍大舉反擊的那兩年,依舊多次擊敗夏軍,乃是崛起於西蠻反擊戰中的諸多少壯派軍人的頭號勁敵。
之後西蠻與大夏保持大體上的和平,但之間仍有規模不小的戰鬥,這與少數民族的政治架構分不開,土喇大汗只是土喇部落的共主,並非是一言九鼎的皇帝,無法有效約束從屬部落,哈密笞所屬部落就是這樣的部族,每年都會在秋高馬肥之際領著部族成員對西域進行小規模的劫掠,屢次攻破小縣城,和西軍打得是有來有往,成為了大夏西域軍民揮之不去的噩夢。
如果說西戎是炎黃族人的心腹大患,那麼北狄就是肘腋之患,嚴重但沒有那麼嚴重,沒用攻陷過炎黃朝廷京城的記錄,東夷則是癬疥之疾,是癩蛤蟆爬在腳面上,不咬人但膈應人,南蠻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地圖上那一票前綴為鎮、寧、安的城市昭示著這麼一件事,南蠻就是炎黃族人的經驗包。
在讀二十三部正史的時候王嗣璁還發現了倭國的蹤跡,該國的歷史軌跡和異時空同位體日本有著驚人的相似,甚至於和炎黃交流後改的國名也是日本。 此時空的炎黃王朝正史對該國最早的記載見於《郕書·東夷列傳》,東夷列傳是海外小國的並傳,倭國的記錄不過繆繆百餘字,對應的是《後漢書》對日本的記錄;因躲避王朝更迭時的戰亂不少炎黃人渡海到了倭國,給當地人帶來了先進的文明,極大程度上促進了該國的發展,郕朝一百九十五年、楚朝三十年、齊朝二百零一年、申朝三十五年。
這段時間為倭國第一次大發展時期,建立了朝廷,首領為大王,在申朝時期改國號為日本,對應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因為颱風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不斷的緣故倭國一直想上岸,感覺自己支棱起來的倭國就對亞細亞盲腸發動了進攻,亞細亞盲腸作為藩屬立刻向宗主國鄭朝求援,白村江一戰讓倭國見識到了本國與中央王朝質與量的差距,搞起了拿來主義,對應的是隋唐時期鼓搗的大化改新。
鄭、應、魏三朝的統治時期是改名為日本的倭國的朝廷執掌權柄的年代,對應飛鳥、奈良、平安時期,倭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由大王變天皇也是受到了鄭朝的影響,鄭朝在第四代皇帝高宗的手上達到了國力的巔峰,鄭高宗認為皇帝這一稱號已經無法滿足其內心的榮耀,就封自己為「天皇」,其含義是:與「天」齊平,功績超越「皇帝」的帝王,倭國就玩了一出拿來主義,這也是另一個時空的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名稱的來歷,唐高宗李治自稱天皇,武則天為天后,二聖臨朝說得就是天皇天后!
之後倭國日本就進入了幕府將軍架空天皇的軍政府時代,根據最新的炎黃正史《夏書·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倭國》記載,幕府更迭了八次,可不管怎麼更迭,幕府將軍都是平源二氏的後代擔任,且都是一平一源的間隔,平氏建立了第一個幕府,之後是源氏幕府,第三幕府由出身平氏的北條氏建立,第四幕府由出身源氏的斯波氏建立、第五幕府由出身平氏的織部氏建立,第六幕府由出身源氏的武田氏建立,第七幕府由出身平氏的蘆名氏建立,第八幕府是由出身源氏的松平氏建立。
此時空的倭患最初見於寧朝中期,該時期也是此時空倭國歷史上戰亂最為頻繁的時期,不能說百分百,但也九成復刻了另一個時空的日本戰國時代,在長期戰亂中失敗的倭國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劫掠炎黃與朝韓的沿海地區,隨著蘆名幕府的建立與權威日漸隆盛,倭患就漸漸平息了,但在前夏世宗朝時期倭患再起,《夏書·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倭國》對這段歷史有著大略的記載,根本原因是蘆名幕府的式微,無法控制地方勢力了。
平定倭患的夏朝將領在後夏給前夏編纂的正史中自是有一席之地,正史的列傳部分往往會將有著類似事跡的同時代人物並傳,余寬、白玉鳳、柳成、章應甲、許深,此五人皆是當時的抗倭名將,就被載入《夏書·列傳第一百九十五·余白柳章許》。
有抗倭名將,自然就會有倭寇首領,這種惡徒肯定是沒有資格被列傳的,《夏書·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倭國》只是列舉了幾個著名倭寇頭目的名字:徐亥、甄冬、圓真……看名字就知道他們不是倭國人而是炎黃人,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倭寇最早確實以倭國人為主,但到了中後期就以炎黃人為主,另一個時空也是如此,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已經是「大抵真倭十之二三,從者十之七八。」同時,在倭寇的隊伍裡面中國人還占了主導地位。
其實,以中國人為主導的倭寇產生是由當時的政策措施所逼。
明代實施了嚴厲的海禁政策。
1529年中日貿易的停止成為倭患愈演愈烈的節點。
對此,嘉靖朝官員唐樞,有一句很精闢的總結:「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非倭夷敢自犯中華,乃中國自為寇也」。
因為有這種背景,「倭寇」的行為就常常顯出一種複雜性。
一些中國人出身的倭寇頭目在地方政府默許其對日通商時,曾一度積極參與抓捕真倭寇;而當地方政府改變態度後,他們又轉做海賊,招募日本浪人打出了「倭寇」的旗幟,所謂倭寇,其實大部分都是沿海的走私團伙,隆慶開關後倭寇馬上就銷聲匿跡了,因為可以合法出海了,就不用再繼續刀頭舔血搞走私了。 本時空倭患結束的原因和另一個時空的一模一樣,夏德宗是夏世宗的長子,鑒於朝廷深陷財政危機的現實,就決定放開海上貿易,那一年是農曆年中的丙午年,此事件就被後世稱之為丙午開關。
丙午開關前最大的倭寇集團當屬海坊主,海坊主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妖怪,通常被描述為頭上無毛、身軀龐大的和尚,在暴風雨的海面上出現時,其黑壓壓的身影給人帶來恐怖感,該倭寇集團的名字來自其首領覺禪院圓真的形體特徵和職業,他是個五大三粗的和尚。
海坊主是當時東海上面當之無愧的霸主,麾下倭賊三千,戰船八十,是倭寇的盟主,極盛時,海坊主集團能號令三萬倭寇,據記載海坊主頭目覺禪院圓真出行時,「緋袍玉帶,金頂五檐黃傘……侍衛五十人,皆金甲銀盔,出鞘明刀」,在倭國更是占有不小的地盤,可謂權勢煊赫,威風凜凜。
後夏在編纂夏書時倭國正值松平幕府統治時期,以夏紀作為紀年體系,松平幕府建立於二百五十三年,至今還與後夏朝廷保持官面上的往來,乃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久的幕府,松平幕府能延續這麼久和初代將軍松平元信定下的國策是分不開的,他說讓農民吃不飽,又餓不死,就是最好的,這樣百姓既沒有力氣也沒有念頭去造反,整天只會想著如何吃飯,只要不遇到大規模的自然災害,這松平幕府絕的統治還會繼續下去。
單論續,還是要看朝韓郡國,朝韓郡國是夏朝的一個藩屬國,統治範圍就是朝鮮半島,最高領導者雖是郡王但享受親王待遇,寧朝時該國就存在了,到今年國祚都突破八百了,這就是寡國小民的好處,國君的觸角能深入各地,周朝就有許多國祚五六百年的諸侯國,大一統王朝卻沒有一個能突破三百歲大關的! 在王嗣璁上輩子生活的世界,兩漢於朝鮮半島上皆置郡縣,號為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尤其是樂浪郡,差不多將半島給占完了,就剩下最南端的地方給了三韓苟延殘喘,如果不是遇到兩晉這麼拉胯的朝廷,以華夏的同化能力可能半島就是自古以來了。
此時空半島上的政權也是差不多的路數,梁朝武帝開疆拓土,頭一次將中央王朝的版圖拓展到了半島上,設立了郡縣進行直接統治,移民至此的炎黃人帶來了先進的文明,並和當地人通婚,梁朝滅亡後半島上的炎黃族駐軍首領趁天下大亂的機會自立,建立了半島上第一個王國,自古王權就不可能永恆,三千餘年間半島之上更迭了六個政權,朝韓郡國是距離現在最近的。
朝韓姓氏相較於炎黃姓氏有許多稀有姓氏,比如說玉,在王嗣璁上輩子生活的地球能排進韓國前一百名姓氏,玉便是朝韓郡國的國姓,當今郡王名曰玉岩松,今年年初的時候剛即位,作為藩屬國的國君只有得了中央朝廷的冊封才算有合法性,事實上朝廷對朝韓郡國這個忠心耿耿,有著小炎黃之稱的藩屬國的冊封從來都不過是一個形式,一切都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在夏武明的實錄中,一條記錄讓三個國家聯繫在了一起,那就是倭寇,在他即位的第二十三年,換算成夏紀便是五百九十八年,來自東海倭國的海盜又開始侵擾朝韓郡國了。
倭寇的出現本質上是松平幕府權威衰落的體現,老巢位於關東的幕府已經無力節制位於九州地區的大名了,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循環!
(原文提到了倭寇和南蠻,但沒有提及這些勢力重要人物的名字。
至於松平元信,是德川家康最初的名字,狸貓真的說過農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之類的話。
抗倭名將白玉鳳,這個名字出自另一部太監了的武俠風SM小說蕩寇志,關鍵時刻沒了下文,挺不爽的。
廣輿圖的作者洛宏賢,則是化用了明朝嘉靖朝狀元羅洪先,他因上疏議獲罪,削籍為民後回歸故里,用計里畫方的製圖法,結合自己調查所得資料,歷經10年,將朱思本《輿地圖》分幅轉繪,增廣為數十幅,在嘉靖二十年前後編繪成《廣輿圖》,圖後附有沿革隸屬的說明,是我國所見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的全國性綜合地圖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博擔保网

GMT+8, 2025-5-23 05:53 , Processed in 0.0884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aoBoWang

Copyright © 2014-2025, 保博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